“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2025-10-17 张庆永 编辑

10月1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主办的“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2025年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近200位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海外汉学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本次会议以“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立足人工智能重塑跨文化交流、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时代节点,为国际汉学与世界中国学研究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

  《国际汉学》是国内最早创刊的汉学研究期刊之一。《国际汉学》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指出,三十年来,该刊见证和参与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化进程,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对话的平台。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国际汉学》牵头,与《中国学(中英文)》《汉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国际比较文学》共五家期刊联合发起“世界中国学研究期刊联盟”,将以联盟促进青年汉学研究者培养,持续推动学术进步与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冰表示,三十年来,《国际汉学》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国际汉学》期刊,两相促进,共同推动比较文学学科践行立足中国,对话世界的历史使命。

  开幕式上,《国际汉学》主编赵刚为张西平颁发“名誉主编”纪念证书,以褒奖其为《国际汉学》发展及海外汉学研究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两位主编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薛维华一同为支持单位代表赠送《<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理事长阎国栋、大象出版社译文编辑部主任刘东蓬、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尹汉超接受赠书。

  本次会议设4场主旨演讲和14场平行论坛,围绕中国海外汉学史、文明互鉴、世界中国学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典籍外传、数智赋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金萍认为,此次大会聚焦中外文化交流的路径、方法与影响,充分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在全世界重新发现中国,理解中国国,借鉴中国的背景下,大会通过对中国文明的域外传播的路径、海外汉学的历史、人物、著作的研究,推进了对海外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加深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彰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体现着世界中国学研究“薪火相传、道脉潜续”之景。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举行相关议程,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任理事长。

【责任编辑:余申芳 谢艳】

来源:新华网

友情链接
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0362号-45
010-6120 7777
总机电话
fltrpicc@fltrp.com
邮箱地址